恒大物业51%股份的出售已进入倒计时通达配资,这家曾经市值千亿的物业巨头能否成为的最后一张“底牌”?9月12日上午九点,香港交易所一声钟响,停牌一天的恒大物业恢复交易。
复牌当日,恒大物业股价盘中最高涨幅达38.04%,最终收涨20.65%,总市值约120亿港元 。尽管中国恒大集团已于上月被强制退市,但其创始人许家印仍然通过中国恒大及CEG Holdings持有恒大物业51.016%的股份。在“恒大系”危机下,这个曾经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的物业巨头,正试图在母公司崩盘的阴影下走出一条独立生存之路。
恒大物业复牌大涨背后,是一场精心安排的资产出售大戏。
9月12日上午9点,恒大物业正式复牌。在前一天,该公司因“待发布内幕消息”而短暂停牌。
复牌公告揭示了停牌原因:中国恒大集团及CEG Holdings的共同及个别清盘人已开始接洽潜在买家,寻求出售他们持有的恒大物业股份。
2025年1月,CEG Holdings被香港法院清盘后,其持有的49.79%股权由清盘人接管,许家印通过中国恒大及CEG Holdings持有的51.016%股权处置权完全由清盘人主导。
9月10日,恒大物业收到中国恒大集团及CEG Holdings共同及个别清盘人发出的接洽函。
清盘人一直在寻找机会出售中国恒大及CEG Holdings所持有的恒大物业股份。他们已与相关有意向的买家订立保密协议,并在9月9日收到了部分意向方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指示性要约。
清盘人计划在2025年11月前后邀请经过挑选的意向方就潜在交易提交最终建议书,并与他们磋商最终交易文件的条款,以期达成具有约束力的交易文件。
这不是恒大物业第一次面临出售命运。2021年10月,中国恒大曾与合生创展达成协议,拟以200.4亿港元出售恒大物业50.1%股权通达配资,但因关键条款分歧交易最终告吹。
恒大物业的“逆袭”
尽管恒大系土崩瓦解,恒大物业本身仍然保持盈利状态。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,公司营业收入66.47亿元,同比增长约6.9%。
上半年,恒大物业净利润达到4.91亿元,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4.72亿元,每股基本盈利约0.04元。截至6月30日,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7.78亿元。
在管面积方面,恒大物业总在管面积约5.96亿平方米,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4100万平方米。这一规模在中国物管行业中排名第三,仅次于碧桂园服务和保利物业。
然而,光鲜的营收增长背后,是毛利率与净利率的双双下滑。上半年,其毛利率约18%,同比下降约2.2个百分点;净利率约7.4%,同比下降约0.6个百分点。
除此之外,真正令市场担忧的是恒大物业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。
截至6月30日,恒大物业贸易应收账款原值高达58.83亿元,但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竟达30.41亿元,减值率高达51.7%。
这意味着公司账面上超过一半的应收账款可能永远无法收回。其中,账龄超过三年的第三方应收账款仍在恶化,净值同比增长23.4%。
恒大物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目前,恒大物业面对高额应收账款与净流动负债状态,现金流安全仍岌岌可危。
恒大物业品牌信任危机也严重影响其业务拓展能力。目前,来自关联方约1.5亿平方米已签约的合约项目转化进程陷入停滞,未来能否有效转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。
恒大物业董事长段胜利在财报中表示,在行业宏观调控、增速放缓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,公司还经受着流动性紧张及关联方影响等多重压力。
恒大物业在半年报中坦言:“尽管近年来集团通过积极的经营调整努力降低流动性压力,但目前公司仍处于净流动负债状态,故现金压力仍是当前公司经营的核心挑战。”
市场传言指向多家潜在竞购方,包括中国海外集团及华润集团旗下子公司。然而,中国海外发展相关人士回应称“不掌握竞购情况”,华润置地则直接否认传言“不属实”。
四年前,合生创展曾提出以200亿港元收购同批次股份。如今,按当前市值计算,这些股份价值仅约61.2亿港元,不到当时的30%。
清盘人计划在11月前后邀请经挑选的意向方提交最终建议书。恒大物业这家曾经市值千亿的物业巨头,最终花落谁家尚不可知,但它注定不再姓许。
房产|楼市|企业|人物|项目
石头侃房已入驻全媒体平台
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